人生在世,一日三餐,老话也常说,民以食为天。吃饭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可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却可能成为致命的元凶。
据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件。
北京的王女士在2013年被查出患有癌症,而在这之间她的父亲、哥哥等一家四口都是因为癌症而离世。癌症的阴霾笼罩着一家人,但没人知道是什么引起癌症如此“眷顾”她家。
王女士向栏目组发出了求救,节目组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试验后发现,引起一家四口患癌的竟然是一个不良习惯!在王女士家中的筷子、砧板上取样后检验发现,内里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
而黄曲霉素是个剧毒、具有很强致癌作用的物质,长期接触黄曲霉素是引起一家人患癌的主要诱因。
王女士这才明白,原来家族患癌症的罪魁祸首,是忽略了饮食细节,导致“吃出癌症”。
一、《柳叶刀》:中国因饮食问题导致的癌症和心血管死亡率排在第一
国际期刊《柳叶刀》杂志上曾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追踪了1990~2017年全球195个国家居民的饮食习惯与造成的疾病负担、死亡率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后发现,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死亡案例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而中国因不良习惯而导致的心血管、癌症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居民饮食中较为严峻的三个问题是高盐、低谷物以及少蔬果,这些饮食习惯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据统计,仅在2017年就有300万人因高钠饮食而致病死亡、300万人因粗粮摄入过少致病死亡、200万人因蔬果摄入不足而致病死亡。
通过研究不难看出,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你有这些饮食习惯的话,一定要及时改掉。
二、4种做菜习惯或存在致癌风险,建议赶紧改正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自己做菜,认为自己食材比较放心烹饪方式也更健康,但在做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四点,否则可能会对自己的健康带来威胁。
这是不少人身上存在的习惯,为了省电或是觉得抽油烟机太吵。殊不知,炒菜时所产生的油烟内含有大量刺激性物质,人体吸入这些物质后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长此以往下去甚至会诱发哮喘、炎症,乃至是肺癌发生。
除了不开抽油烟机以外,煮完菜马上关掉油烟机的行为也不可取,因为油烟机想要排出内里的废气也需要一定时间,煮完直接关掉的话人体可吸入的废气量也依旧很大。建议日常炒完菜后继续开着油烟机3~5分钟为宜。
油在冒烟的时候,温度往往已经超过了200℃,此时才把菜下过容易让食物内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还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建议日常烹饪时最好是使用热锅冷油,不要等到油冒烟了之后再下入食材。
相信这个习惯也是很多人身上存在的,刚炒完菜的锅看着干净,但其底部容易附着大量的食物残渣、油脂,不洗直接炒菜的话很容易糊锅,还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油脂在经过高温加热后,其内里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以及氧化产物,继续使用这类油脂烹饪的话,可能会导致食物内的致癌物含量上升,人体摄入后对健康不利。
三、如何做出改变,健康合理的饮食呢?
《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单单改变饮食模式就可能起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改变饮食的年龄越早,所能延长的寿命也越多,在所有受试者中最长的延寿时间达到了13年。
如若从20岁开始,改变饮食习惯,多摄入全谷物、蔬菜、坚果等食物的话,有望将预期寿命提高10年以上。即便是60岁以上高龄的人群,通过改变饮食习惯也能从中获益,起到延寿的目的。
那么,具体该如何吃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提醒:吃好一日三餐,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同时要注意新鲜、清淡、均衡、适量。
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饮食,推荐遵循以下这几个准则。
准则一:饮食多样、搭配健康
饮食上要尽可能保持食物多样化,让身体可摄入不同的营养元素,日常的食物摄入应包括有谷薯类、蔬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奶制品等。推荐一天的食物摄入保持在12种为宜,一周摄入至少25种。
准则二: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每日摄入的食盐量应保持在5g以下、烹调油25g以下、糖分最好在25g以下为宜。同时要注意最好不要喝酒或者是含有酒精的饮料,酒精摄入会导致身体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增加。
准则三: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一日三餐要保持有足够的规律性,定时定点定量的摄入,我们的胃部是具有节律性的器官,三餐不定时容易导致胃部健康受损。每餐注意不要吃得过饱,保持在7分饱左右即可。
日常还需要注意摄入充足的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之后才喝水,注意也不能用饮料代替水。
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非常重要,日常一定要养成健康的饮食模式,上述的一些不良的做菜习惯要及时纠正。学会科学饮食,健康搭配,我们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参考资料:
[1] 《两次被《柳叶刀》点名批评:中国式饮食造成的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位列世界第一!》.梅斯医学.2021-11-30
[2] 《注意!这7种做菜习惯容易"致癌"!几乎每个家庭都中招了…》.科普中国.2020-05-21
[3] 《怎样吃最健康?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告诉你》.光明网.2022-05-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