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血糖高了?没什么大不了,高了就高了,又没什么不舒服……
都吃药吃了这么久了,自己心里有数,少吃一次两次影响不大……
听说吃苦瓜对降糖有好处,以后就顿顿吃苦瓜吧……
作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相信大家对糖尿病应该也不会陌生。但大多数人,对糖尿病,也只停留在“听过”或者一知半解的状态。
据统计, 我国拥有1.41亿的糖尿病患者,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但相对的, 我国的糖尿病的疾病知晓率不足50%,也就是一半以下的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是不清楚、不了解的,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整体的控制以及患者个人的健康。
那么糖尿病的防治过程中,难点在哪里?接下来就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蔡梦茵来跟我们好好讲讲。
患者控制良好比例不达1/3,糖尿病为何如此“难搞”?
蔡梦茵主任表示,如果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为标准,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不足1/3。但是如果还要综合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肥胖等情况的管理,那比例就会更低。
至于糖尿病为何难控制,蔡梦茵主任提到了几点理由: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本质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功能进行性的衰退,随着病程的延长,β细胞也在持续衰退,这就意味着患者与糖尿病的“战斗”是终生的;
其次,种群的差异,东亚人群相较欧美人群的β细胞功能较差,意味着我国的患者在控制病情上更艰难。
除此之外,有些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不足,在疾病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上等没有落实到位,还“踩”了不少“雷点”,这也使得他的病情变得反复无常。
“ 雷点”一
仗着年轻,有恃无恐
小明(化名)一直都是个“小胖墩”,20多岁,岁数不大,体重却不轻,178cm的个子,180斤的体重。年纪轻轻的他平日里就喜欢喝奶茶、可乐各种饮料,前些日子天气热起来还能自己吃一整个西瓜。平日里吃得不少、喝得也多,所以上厕所的次数也频繁,由于生活习惯向来如此,他本人也没多大在意。
最近,他发现自己吃喝都没少,体重却降了20斤,周围人还以为他节食减肥了,他自己心里反倒还乐滋滋的,也没管,照样该吃吃、该喝喝。直到后来突发心梗入院,一检查,发现自己不光有糖尿病,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近年来,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新闻上不时看到一些20来岁的年轻人就罹患糖尿病,而且都是在昏迷等急性健康意外事件中才发现的。
蔡梦茵主任表示,不少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其实更难管理,发病年龄越提前就意味着其与糖尿病共存的时间越长。而且越是年轻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也没那么深。
在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典型表现时,因为不同于感冒、发烧,没有感到强烈的躯体不适,警惕度也不太高。而且也有很多患者即便是平日做体检,发现空腹血糖都超过10mmol/L了,但依旧无自觉症状。这个时候,他们还觉得自己反正还年轻,也没什么不舒服,不做干预,平时作息也不规律,经常熬夜,这样一来心梗、卒中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给健康带来威胁。
“雷点”二
恐 讳疾忌医,一拖再拖
张老太(化名)已经70多岁了,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到医院距离较远,而且本人也觉得到医院“不吉利”,所以平时有什么病痛都是自己忍着熬过去的。
直到近几年,在外打工的儿女将其接到城里居住,平日里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老人家 平时经常会有手麻、脚麻的情况,有时还会喊着胸闷,而且好像视物也越来越模糊,最后家人将她带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这些都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
蔡梦茵主任指出,一些老年人平时就医、体检的意识非常薄弱,也非常讳疾忌医,这其实也非常 需要子女们平时多多关注老人的身体情况,耐心劝导,不要拖到后期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治疗的难度会更高。
“雷点”三
过度焦虑,弦绷太紧
患者确诊糖尿病后,固然需要调节饮食,但有些患者却表现得过度严苛。蔡梦茵主任指出, 在患者的饮食管理上,应该充分照顾自己饮食习惯和偏好,不能一味地拒绝或者偏食某类食物。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如果患者一直都“绷”着一根弦,对自己要求过度严苛,也会给自己造成无形的压力,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影响血糖的控制。
“比如一个患者北方人,一直习惯于主食吃面,如果让他之后都不能碰面食,这对他其实也是一种折磨,也会打击他对于疾病管理的热情。有些患者得了糖尿病10多年了,说这么多年都没碰过白米、白面,主食都以粗粮为主,粗粮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是餐餐都吃粗粮,对肠胃会造成一定的负担。除了饮食,还有一些患者对于运动的执念也非常深, 天天消耗很多体力做运动,还做一些诸如爬山的损耗关节的运动,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蔡梦茵主任说道。
“雷点”四
自诩“老司机”,轻敌大意
喊着胸闷,而且好像视物也越来越模糊,最后家人将她带到医院检查,才引起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确诊糖尿病多年,自诩“老江湖”,殊不知,“老司机”也容易“翻车”。
嫌麻烦随意停药、自行调整剂量,都是一些患者常见的问题。有些是吃药吃了一段时间,自认为控制得很好了,就不再到医院检查也不再拿药;有些同时合并高血压,一段时间里指标上升了,就吃点药控制一下,看到血压降下来了,就又少吃点药……
“根据每个患者个人的情况,用药、降糖的策略都是可以调整的,但是需要立足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血糖的控制情况、饮食习惯等各方面的充分了解,以及与医生的充分沟通为前提。比如有患者本来需要餐前注射胰岛素,但是他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要外出不方便。这个时候跟医生说明,医生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改用口服降糖药物。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判断,多服、少服、漏服都可能会造成血糖、血压的不合理波动,后患更大。”蔡梦茵主任说道。
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也忽视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比如,在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可能会发现脚上起水泡或者出现伤口,但他们可能只会想到 自行购买药膏涂抹,后面也不管了,但这么任其发展后续会出现溃疡、坏死,严重时还需要截肢。
家医君寄语
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患者本身也要持续关注自身的情况和持续更新疾病的知识,才能让病情得到好的控制。最后,蔡梦茵主任提醒,临近年末,越来越多的人去做体检了,一般的体检套餐中会包含空腹血糖的检查项目,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进一步做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项目。如果发现相关指标偏高,尤其是伴有家族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的人群,应到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干预。
你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吗?
往期热文
1. 人一生约有3年时间在厕所度过?教你get正确的如厕方式
2. 秋冬容易“烂嘴角”,不止上火这么简单!长期不治会增加患癌风险
3. 男性不需要生娃哺乳,为什么也有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