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吃多了致癌,你不知道吗?”
“我买的可是正宗的土鸡蛋,怎么可能致癌,就这10个鸡蛋,花了我好几十呢。”
菜市场里,蒋阿姨买完菜,正和刘大妈唠嗑。
听说,吃鸡蛋对身体好,还能护心,特别适合老年人,于是蒋阿姨特意来市场买土鸡蛋。这鸡蛋肯定越贵,营养越高啊。
可是,刘大妈的一番话,让蒋阿姨觉得不太开心。鸡蛋是个好东西,怎么能说它致癌呢?这不是乱说嘛。
鸡蛋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食物,不仅便宜,而且营养高,不同的烹饪方式带来百变的风味,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但是国人都很在意食品安全,围绕鸡蛋,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特别是讨论鸡蛋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系。
一、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升高?
此前,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就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
一般来说,一个鸡蛋的平均胆固醇是186毫克,大部分人一天通常吃一个鸡蛋,也有些人喜欢吃好几个。
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焦晶晶教授的团队的研究,通过对52万的人研究,发现每天额外多摄入300毫克膳食胆固醇,增加19%的过早死亡风险,增加16%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24%的癌症风险。如果每天多吃半个鸡蛋,也会增加7%的全因死亡率。
不少人看到这项研究,担忧是不是不能再吃鸡蛋了。其实,这项研究还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没有明确因果关系。而且参与研究的是50岁-71岁的美国人,但中美两国的饮食结构大为不同。
4月份,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最新研究,表明亚洲人或享有“特权”。研究分析了芬兰2万多参与者,发现多吃一个鸡蛋,可能增高心血管风险,但这一关联在亚洲队列的分析中,没有体现。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这一研究,再也不吃鸡蛋。而且吃鸡蛋的好处,可能比你知道的还要多。
二、北大最新研究:揭开鸡蛋护心的谜题
事实上,最近北大发表在eLife杂志的一项研究,更是找到了食蛋护心的证据。
研究纳入4778名中国人的数据,年龄在30-79岁不等,其中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有3401人。为了弄明白鸡蛋是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将入手点放在了血浆代谢物的变化上。
研究人员找到了24种与鸡蛋摄入有关的脂质代谢物,有14个代谢本标志物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分析发现,适量食用鸡蛋,会提高血液中的有益脂质代谢物含量,降低有害脂质代谢物的含量,从而起到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基于中国人群,为适量吃鸡蛋与预防心脏病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潜在的解释,或可以纠正我们对鸡蛋的错误认知。
三、鸡蛋每天吃多少最合适呢?
那这个“适量”是怎么把握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研究曾发现,一周吃3-6个完整鸡蛋的人,血脂指标更健康,而且结果不受到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影响。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在保证鱼肉禽肉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摄入280-350克蛋类,也就是相当于每天一个鸡蛋即可。
但是具体也得因人而异,比如平时鱼肉禽肉吃得少的人,健身人士,长身体的儿童青少年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这时候可以适当多吃鸡蛋,每天1-2个,补充蛋白质。
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需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那可以隔天吃1个鸡蛋,不必丢弃蛋黄。
健康吃鸡蛋,还需要注意这些:
鸡蛋的健康风险主要来着沙门氏菌感染,当鸡蛋未熟透时,风险更大。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轻症,甚至是脱水、休克等重症,还可能引起儿童出现败血症。所以,吃鸡蛋还是要吃熟的最好。
水煮的方式,不易破坏鸡蛋的营养物质,鸡蛋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最高的是水煮鸡蛋,其次是炒鸡蛋和煎鸡蛋。建议煮蛋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需要太长,通常沸水之后煮5分钟即可。
通常而言,不新鲜的鸡蛋色泽乌灰色,拿起来很轻,在灯光下可见灰褐色的阴影或者不透光。如果手感有点粗糙,但是没有裂纹,轻轻摇晃没有震动的感觉,而且透过光呈现粉红色,气室小,则多是新鲜的鸡蛋。
四、几块钱和几十块钱的鸡蛋有啥区别?
鸡蛋的品种多,而且价格不一,是不是越贵的鸡蛋越好呢?红皮的更加有营养?小妙带你了解一下几块钱鸡蛋和几十块钱有何区别。
老实说,土鸡蛋和普通鸡蛋,里面含有的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含量并没有太多的差异。而且养鸡场集约化养殖的鸡,由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往往更充足,所以产出的鸡蛋,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比土鸡蛋要高。
至于鸡蛋壳的颜色,由一种名为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与营养价值无关。所以吃鸡蛋,不必要选择高价,卫生新鲜才是选择标准。
总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一天吃一个鸡蛋,并不会损害心血管健康,更不会致癌。建议按照自己的需求,适量摄入鸡蛋,且选择新鲜安全的鸡蛋,煮熟透之后再吃。
参考文献:
[1]《每天多吃一个鸡蛋有风险?亚洲人或享有“特权”!》.中国生物技术网.2022-04-19
[2]《鸡蛋护心的谜题解开了!北大团队分析近5千中国人,发现鸡蛋摄入与“好”脂质代谢物水平高、“坏”脂质代谢物水平低有关》.奇点网.2022-06-19
[3]《鸡蛋的又一好处被发现!但怎么吃有讲究,很多人还不知道》.科普中国.2022-06-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