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为男性健康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来到家庭医生在线直播间,分享膀胱癌的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个疾病。
泌尿男生殖系统发病率第二位
膀胱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膀胱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统发病率第二位的肿瘤,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八位。 膀胱癌的特点是发病偏好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4:1。膀胱癌是泌尿系统非常值得重视的疾病。”黄健教授介绍道。
根据肿瘤生长的深度和转移情况,膀胱癌又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转移性膀胱癌。
黄健教授表示膀胱癌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是一些膀胱癌相关的高危因素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吸烟被认为是与膀胱癌的发生最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人群出现膀胱癌的风险要比非吸烟人群高2~3倍,且发病风险与吸烟强度、时间成正比。
此外,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饮用砷污染水、慢性膀胱感染、使用膀胱毒性药物、遗传等因素都与膀胱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早诊早治应重视
人工智能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膀胱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但需要注意与出血性膀胱炎症状的区别。部分女性朋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血尿,这些症状大多是出血性膀胱炎所引起的。”因此,黄健教授指出,相比有痛性血尿,无痛性血尿更加值得警惕,应尽快就诊查明血尿的原因。
若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的症状,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来明确是否罹患膀胱癌,如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膀胱镜活检。若膀胱肿瘤较小,使用膀胱电切镜可在诊断的同时,切除肿瘤组织,实现治疗的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膀胱癌诊断技术上也有一些新的进展,可以做到更早期、更精确的诊断,如尿液检测、新型膀胱镜、多组学技术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开发的人工智能膀胱镜。
黄健教授介绍,目前人工智能膀胱镜已达到高年资主治医师的诊断水平,即使没有泌尿外科医生的基层医院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膀胱镜发现膀胱癌,未来有希望造福更多膀胱癌的患者。
原位重建膀胱技术
让患者摆脱尿袋
与其他肿瘤一样,膀胱癌患者也很关注患病后是否就要做外科手术,做手术是否就要切除膀胱。针对不同类型的膀胱癌,治疗手段也是有所不同的。
黄健教授介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经尿道电切或激光切除肿瘤,后续进行膀胱灌注预防复发;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是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后,使肿瘤缩小,后行膀胱全切除术,后续进行尿流改道;
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膀胱切除后患者如何排尿呢?
回肠通道、输尿管皮肤造口等尿路改道方式需要患者长期戴尿袋,为患者带来更多生活上的不便或感染风险。而原位重建新膀胱则可以免除戴尿袋的一系列问题。
膀胱癌手术的形式在不断进步,从过往的开放式手术,转变为腹腔镜下手术,再到机器人手术,黄健教授通过机器人完成泌尿系统肿瘤手术达到上千例。
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在膀胱癌的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健教授分享了其中一个案例,二十多年前一位四十多岁的患者因为血尿来就诊,后来确诊为膀胱癌。患者接受电切治疗后,肿瘤多次复发且侵入肌层。黄健教授建议患者切除膀胱,并进行原位重建膀胱手术。患者信任黄健教授,接受手术建议,手术也顺利完成。患者发病至今二十多年,术后规律随访,新膀胱的功能一直保持良好,实现膀胱肿瘤的治愈。
因此,黄健教授强调做到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规律随访才更有利于患者“战胜”高复发的膀胱癌。
黄健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 主任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主编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总编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Asian Journal of Urology》《Journal of Endourology》 等杂志编委
你知道膀胱癌会出现哪些症状吗?
责编:李映勤
往期热文
1. “海鲜冰激凌”潮汕生腌,是人间美味还是窜稀套餐?
2. 总感觉“菊花”擦不干净,我把那撮毛毛刮了,没想到......
3. 挖鼻孔竟然和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爱挖鼻孔的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