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荏苒”一词在文人的笔墨中颇为常见,也被现代人常挂口中,却鲜有人知道它具体的含义。
其实它指的是一种很有名的植物,同时也是中医颇为喜爱的一味草药——紫苏。紫苏,古称“荏”,又有红苏、香苏、赤苏等名,是唇形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紫苏在中国的栽培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以前,中国辞书之祖《尔雅》中就有关于紫苏的记载,足可见国人对紫苏的应用源远流长。
(图源网络)
一、“紫苏”一名从何而来?
紫苏不仅有食用、药用价值,而且其名发音和含义隽永优美,也让不少人在取名时“盯上”了它,不过你知道紫苏的名字从何而来吗?这个故事还要从一个大人物说起。
相传,古代名医华佗在采药途中,偶然遇见过一只可爱的水獭。这只水獭因吃撑了导致腹部难受,因此自己寻找到一种植物,吃了一些后情况渐渐好转。
华佗见此情况,就对这种植物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其叶面前后呈现紫色,再想到水獭吃了之后腹部舒缓的情况,故而取名为“紫舒”。
后来,华佗偶遇了几个在酒铺里比赛吃螃蟹的少年,少年们抢着吃螃蟹,却不知螃蟹性寒,少吃味美,多吃却伤身,华佗劝解几句后却被无视。
果然,等少年们赛事结束之际,纷纷腹痛发作,求助于华佗。本着医者仁心,华佗出手,从路边洼地中采回紫舒给他们治病,并向众人讲述了自己发现紫舒的故事。
只是那时的华佗不知,岁月轮转,当时的紫舒,也被人们渐渐念成了紫苏。
二、紫苏到底有哪些功效?
中国从古至今对各类植物研究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但是国内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植物也仅有60种,紫苏就是其中之一,它对人体究竟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紫苏在古代中医名著《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都有记载。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紫苏性温、味辛,其药效直入气血,常吃可以通血气,令人全身通畅、身香体白,而且其全身是宝,每一处功效也略有差异。
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常用于咳嗽恶寒、风寒感冒、鱼蟹中毒、妊娠呕吐等病症。
紫苏茎:也叫苏梗,针对脾肺二经,具有安胎、理气、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嗳气呕吐、胃脘疼痛、胸膈痞闷、胎动不安等病症。
紫苏果实:也叫紫苏子,具有润肺、宽肠、清痰、下气等功效,常用于便秘、痰喘、气滞、咳逆等病症。
现代医学也发现,紫苏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其叶子和梗中含有紫苏酮、叶黄素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抗氧化、抗过敏的效用,或可应用于提炼药品或保健品的有效成分。
紫苏果实含有α-亚油酸,对控制人体甘油三酯和抗血栓有一定的效果,也有研究发现,该物质或有益于记忆力和视力方面。
三、紫苏全身是宝,但有些人不适合食用
紫苏药食同源,全身是宝,据说古时候宋仁宗时期的医官还将紫苏叶泡的茶定位“汤饮第一”。但是再好的食物也不是万能的,也有一些人并不适合吃紫苏。
风热感冒:紫苏性温味辛,风热之人饮食可能会加重热气,导致病情严重。这类患者往往有口渴、汗出、畏寒、发热等症状。
体质虚弱:本身体质过差、气若表虚,经常感冒、倦怠乏力的人,食用紫苏也可能加重病情,要谨慎。
脾胃虚寒:这类病人食用紫苏可能会加重虚寒,导致滑泄症状。
糖尿病:紫苏对血糖也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升糖效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不要长期大量食用:由于紫苏草酸含量过高,而这种物质和人体内的钙物质、锌等反应就会形成草酸钙和草酸锌,沉积下来,导致缺钙、缺锌,严重时可能成为对消化、神经和造血系统造成损伤。
不要熬煮过久:紫苏含有挥发成分,熬煮过久会导致其有效成分挥发。
禁止和鲫鱼同食:紫苏和鲫鱼同食可能会引发毒疮,最好避免。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黄汉超介绍了4种食用方法:
第一、紫苏叶黄芩白术饮,将15克白术、10克紫苏叶、10克黄岑、3克黄连、3片生姜、3段葱白洗净后加500毫升水,大火煮沸20分钟即可。
第二、紫苏叶炒田螺,将500克田螺在清水中放养2天,然后去尾,再将30克紫苏叶,加入葱姜蒜、料酒、食盐等配料,洗干净热锅下油,和田螺翻炒20分钟即可。
第三、苏藿黑茶,开水洗10克黑茶,再将5克紫苏叶和5克藿香洗干净,加入3片生姜和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改为文火10分钟重新冲泡黑茶。
第四、紫苏叶葱白生姜汤,20克紫苏叶、5片生姜、3段葱白、500毫升水,大火20分钟即可。
中国作为中草药的故乡,对各类植物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医也确实证实了中草药对医学的重要性。
紫苏确实有诸多功效,其美味也是对食物的锦上添花,不过日常食用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图通过单一的植物来治疗疾病,一定要讲科学。
参考资料:
[1]王楠,《吃多了怎么办?这些食物都是消食高手!》.健康时报.2020-06-30
[2]何雪华,《如何吃紫苏?专家送你4个食谱》.人民网-广州日报.2019-10-24
[3]胡洪江、胡程远,《【健康】紫苏竟然这么好!一定要告诉更多人》.人民日报-养生中国.2016-05-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