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纪实, 用大爱筑起生命的堤坝。——“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医疗卫生救援纪实。
德阳日报讯8月13日凌晨,“512”地震重灾区绵竹清平出现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各项救援工作迫在眉睫.
德阳市卫生系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立即启动预案,赶赴灾区,全力抢救伤员。危急时刻,德阳卫生工作者再次利用在“5.12”抗震救灾中获得的速度,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行动。
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全覆盖,为灾区人民筑起了爱的生命堤坝。
立即出动,展开救援应急战。
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市卫生局立即启动卫生应急预案,成立了抗洪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和若干工作组,落实责任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该局负责人立即带队赶赴灾区,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成立一线医疗卫生防疫队,调集市级医疗卫生防疫专家赶赴灾区。8月13日晚,与省卫生厅专家一起,
指导绵竹制定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等工作方案,为保障救援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该局抽调德阳市人民医院专家组成专家组,指导绵竹开展伤员救治工作。绵竹市人民医院确定为清平泥石流伤员的定点医院,负责组织伤员救治,落实后备医院。同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被派往绵竹,
配合绵竹疾控、卫生监督部门对受灾地区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研判,科学规范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为了打赢抗洪救灾这场攻坚战,
市县两级卫生部门也迅速成立了由610名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组成的卫生应急储备队伍。同时,县综合医院和市级医疗机构做好储备床位、药品、设备和仪器的准备,24小时待命。
准备前往灾区开展医疗卫生救援。
生命安全岛的高效治理与建设
灾情发生后,按照“统一指挥、及时救援、集中救治、分工负责”的原则,绵竹市卫生局第一时间派出7名医护人员徒步或乘直升机赶赴清平乡展开工作,并派出70余名医护人员转运汉旺伤员。
同时,绵竹市人民医院作为清平泥石流伤员定点医院,开设专用病房,积极救治伤病员,并在安置点为灾区群众免费诊治,发放药品,积极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
截至目前,卫生系统共出动救护车69辆,医务人员794人;地质灾害患者入院60人,出院16人;在清平线、汉旺救助站、绵竹职校,医护人员已救治2754人。
集体心理访谈100余人,接受心理咨询1526人。
以科学为基础,防疫监督全覆盖
市卫生系统坚持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建立了以绵竹卫生防疫人员为主体,省市卫生防疫专家为技术支撑,旌阳区、广汉市、中江县、罗江县为补充的三级卫生防疫梯队。
先后向清平一线派出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专家共17名,与清平卫生院的防保人员、村医和当地镇、村、组干部一起,建立了农村村、村组、组户三级联防联控卫生防疫体系。
组成5个卫生防疫组,到村到户开展灾后防病工作,灾后72小时内实现了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症状监测、饮水饮食监督指导、重点区域消毒四个全覆盖。
同时,在绵竹职校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汉旺指挥部设立了医疗卫生站,分别派驻了14名医疗卫生人员,负责受灾群众和参与救灾人员的医疗服务和食品饮用水安全。
在集中安置点开展了卫生防病宣传、健康检查、传染病症状监测诊断、外部环境消毒等工作。疾控中心每两个小时收集一次相关信息,及时了解疫情,还实行疫情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截至目前,卫生系统累计消毒面积36.33万平方米,悬挂卫生防病宣传横幅46条,印制发放6类宣传资料10090份,接受健康教育咨询6422人次,发送卫生防病知识短信20余条。
共出动车辆202辆次,人员324人,监督集中用餐76次,检查45个救灾食品发放点,青屏山副食店97家,检查餐饮单位65家,培训食品从业人员900余人。
监督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分散式取水点98个,监督医疗点105次。截至目前,疫区未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和聚集病例,无传染病报告。周雪艳
德阳市“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纪实,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德阳市“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纪实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