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36岁的小李身体一贯健康,于半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逐渐加重,于一家私立医院检查,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用药后未见明显好转。后在另一家医院就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抗风湿药进行治疗,服药一个多月,服药期间虽疼痛症状缓解,但一停药又开始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病源。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来到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了治疗方案,在对身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符合条件后,应用生物制剂安佰诺治疗,初期每周两次皮下注射,每次25mg,一周后,疼痛大大缓解,应用3个月后病情已经明显好转,现已将安佰诺减量至每周一针皮下注射治疗。
病例2,王某49岁,因反复周身关节肿痛、晨僵8年,加重1个月就诊于北京一家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抗风湿药治疗后关节肿痛有所好转,后因血小板减少,停用抗风湿药自行改为中药治疗,关节肿痛加重,反复发作,再次加用抗风湿药,关节肿痛仍反复发作,于是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物制剂依那西普,病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在2个月后在依那西普皮下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且有硬结,于是停用依那西普改为阿达木单抗,在应用5个月后再次出现注射部位过敏反应,局部皮肤红肿伴瘙痒且有硬结,故停用阿达木单抗,改为英夫利西单抗静点治疗至今,无不良反应,现病情明显好转,已无关节肿痛。
讨论:
此两例患者都是中年女性,隐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四肢关节肿痛,伴晨僵,结合血沉、风湿四项、关节超声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在外院初治时曾接受消炎止痛药及传统抗风湿药治疗,疼痛不能完全缓解,患者自述“用药前后缓解不明显”。经更换生物制剂治疗后患者即感受到明显疗效,关节肿痛及晨僵减轻,病情明显好转。
其实这两位患者病情不算特别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波折主要在于起初的用药选择。为什么治疗之初疗效不够理想呢?这就需要从生物制剂谈起。
类风湿性关节炎传统治疗策略仅限于非甾体抗炎药、传统抗风湿药等,然而临床中却存在着更精确、更高效治疗的需求。生物制剂上市10年来,因其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等特点,深受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喜爱。自从引入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依那西普等)以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JAK抑制剂的相继出现,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新希望和治疗的选择。所以,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选对生物制剂很重要!真是“众是寻它千百度,生物制剂就在精准治疗处”!